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喜获2022年第三届“广西创新争先奖”集体奖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2-06-07
近日,以“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西活动暨第二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表彰活动在广西科技馆举行,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荣获第三届“广西创新争先奖”集体奖。广西药用植物园党委副书记、主任张占江作为团队负责人受邀参加表彰活动,并代表团队领奖。
活动现场通过图片形式展示了工程中心近3年在团队建设、科研成果以及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中的成效。工程中心副主任白隆华现场介绍工程中心的概况、功能定位、主要研究方向和近年来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就广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解答。
工程中心是2005年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的广西首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以广西药用植物园为依托单位,主要应用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重点开展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规范化种养、生态种养、有机种养、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构建立足广西、面向西南、辐射全国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充当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桥梁,为中药企业、中药材种养大户和广大药材种植农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近3年来,工程中心获得各级奖励10项次,其中省部级5项次,1人获得“2021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在研项目近30项,总经费达12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7项;获得授权专利19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1篇,其中SCI论文21篇。
工程中心现有员工2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14名;博士10名,硕士9名。有乡村科技特派员19名,占比82.6%。近年来,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送技下乡、助农增收。2020年,服务全区150多个贫困村,服务次数达693次,服务天数807天;开展中药材种、养技术培训79期,培训人数达4715人次;引进新技术9项,攻关解决技术问题49项;指导的示范基地达22281亩,推广带动61400亩,受益人数2572人,产生效益达4775万元,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力量。2021年,服务全区106个贫困村,服务次数达672次,服务天数812天;开展中药材种、养技术培训20期,培训人数1623人次;引进新技术5项,攻关解决技术问题16项;指导的示范基地达7812亩,推广带动31000亩,受益人数3128人,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据悉,“广西创新争先奖”于2018年启动评选,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三届“广西创新争先奖”评选活动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资委联合开展,旨在表彰激励在创新争先行动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共评选出10个广西创新争先集体奖,30名广西创新争先个人奖,30名广西杰出工程师奖。
工程中心获此殊荣,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西药用植物园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建设的成果,是对广西药用植物园在中药材繁育与选育、生产技术服务等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广西药用植物园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中药材良种繁育与选育研究、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药材高层次人才培养及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充分发挥中药材特色优势,为助力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xwdtzs/t119945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